來源: 作者: 點擊量:2552次
“檢查下GPS,設備帶全,電池電充滿!”
“標識旗盡量多帶點,寧可多不可少!”“圖紙和臨夏項目部溝通好了,控制點過去做交接就行?!边@是十五分鐘前測量組王飛和組員們的對話,接到任務后,甘肅建投隧道公司三公司組建了測量小組赴臨夏合政縣開展臨夏(四家咀)至和政(三岔溝)公路前期測繪工作。
項目地理位置圖
該項目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匯地帶,主線路線長25.7KM,是貫徹國家“三大戰(zhàn)略”推動甘肅省委“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的需要,將對促進當地旅游業(yè)發(fā)展、鞏固地區(qū)脫貧攻堅成果、帶動沿線資源開發(fā)及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發(fā)揮重要作用,是一條扶貧路、民族路、旅游路。
車窗外小雨淅淅瀝瀝,疾馳的皮卡車內,五個年輕人心情激動而又忐忑。激動的是有了新任務,離開了新區(qū)奔向一個從未涉足的地方,新鮮感十足。忐忑的是面對這個緊急任務除了接到一份施工總說明外,鮮有其他資料。施工資料前期準備如何、具體的工作內容怎么開展、小組后勤保障是否到位,這些問題都悉數擺在大家面前。“打開地圖詳細看一下,公司將這次測繪工作交給我們,希望大家不要辜負公司的期望!”出發(fā)時,測繪組組長王飛把項目相關情況做了簡單說明,確定了初步測繪計劃和具體分工。皮卡車廂內香煙煙霧四散開來,誰也不知道未來一周的實際情況會是怎樣,但大家目光堅定,滿懷期望,像極了即將赴身沙場的戰(zhàn)士,透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車前雨刷器來回滑動,似乎也在為組員們加油鼓勁!
做完圖紙和控制點交接工作后,第二天一大早測量組便冒雨奔赴測量現場。都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但和政縣的陰雨天并沒有隨著秋冬來臨而降低頻次,山里山外氣溫判若兩地,隨之而來的雨夾雪天氣也成了“標配”。車玻璃一會兒就結上了白霜,隊員們陸續(xù)套上沖鋒衣,拉緊拉鏈,搓手取暖。
要克服雨天帶來的諸多不利因素隊員們都做好了心理準備,可項目所在地地形地貌復雜程度卻超乎大家的預料。遠處高山森林一望無際、眼前灌木雜草叢生、腳下寬窄河道遍布,與蘭州新區(qū)溝壑縱橫的黃土崖地貌相比則又是另一番景象?!岸颊f和政縣風景勝似歐洲田園風光,確實是見識了,可這么美的地方沒橋就不說了,咋連個像樣的能走車的路都沒有,又得趟河嘍!”司機牛亮鵬無奈地說道。
“想到要趟水作業(yè)我是極不情愿的,但是看到組長脫下鞋子襪子扎進水里調侃我們幾個沒男子氣概時,我真的‘強烈表示不服’,誰怕誰,我也下!”于是趙海濤便成了第一個被隊長王飛“拉下水的人”?!耙婚_始大家都硬著頭皮下,后來寧愿繞遠路踩石頭過河,但直接導致當天任務量未完成。后來大家都沒什么顧忌了,趟水就當’沖涼‘了!”提起一次次趟水測量的經歷,海濤笑著說“我這一夏天都沒沖過這么多次’涼’?。 薄澳銈冞@年輕娃娃們還是身體好,火力旺,這么涼的水就敢一個勁趟著走!”附近的村民馬尕哈三帶領三四位村民幫忙搭獨木橋時告訴王飛:“盼了多少年也沒有盼來一條新柏油路,看到你們來我們就有了盼頭,路修好以后出去就方便多咯!”
原來,臨夏縣黃泥灣鄉(xiāng)、和政縣馬家堡鎮(zhèn)和羅家集鎮(zhèn)村民的出行主要依靠現有縣道、村道等低等級公路,鄉(xiāng)村公路平縱指標低、技術等級低、通行能力差。隨著沿線經濟的發(fā)展,現有道路已不能滿足區(qū)域交通出行的需求。王飛告訴我們“聽說要修路,附近的村民們都會很熱情地給我們做向導指路,告訴我們開車怎么走最方便、哪個地方路不通、哪個河面上車能輕易開過去,為我們的測繪工作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
晚上九點半,這是小組返回住所的最早時間。簡單休整后,大家在飯桌上匯報當天工作量和目標進度,安排下一步工作,這樣邊吃飯邊開例會的場景,卻也屢見不鮮?!坝袝r候一天下來飯都不想吃,回來就想著睡覺。哥幾個早上出門精神倍兒棒,晚上回來在車上就睡著了?!迸A六i把這些都看在眼里,他告訴我們“每天光花在路上的車程將近四個小時,天天都是早出晚歸。前兩天狀態(tài)都挺好,這幾天在車上手機也不玩了,上車倒頭就睡!”
“測量大部分時間都在灌木叢里走,誰能想到都這天了蚊子還這么毒!”隊員們不禁吐槽。灌木叢林靠近河道,蚊蟲自然就多,隊員們胳膊上,腳踝上除了被樹枝劃傷還要堤防被蚊蟲“親密接觸”。張亞新說:“有的測量點必須要穿過灌木叢,有的需要爬到小山坡上,還有的得站在河道中間,反正我寧愿趟河里拿GPS也不愿意在樹林里面鉆,山林里這蚊子太可怕了!”回到項目部,張亞新才發(fā)現大腿上、手背上都被樹枝劃傷,幾處傷口已經結痂,但什么時候劃傷的自己卻渾然不知。
每天五公里的測量工作,看似在風景如畫的環(huán)境里,但對全體成員來說,壓力與挑戰(zhàn)并存,身心也極具煎熬。蘆玉璽告訴我們“要在一周內完成近26公里測量工作,如果是在新區(qū)確實簡單,而現在大多數地方車輛無法到達,動不動就要爬上爬下,穿林趟河,大量的測繪儀器需要靠人力搬運上山,效率勢必很低。但每標好一個點、每前進一公里、每放置好道路紅線的那一刻,對我們來說都是成就!”
和政縣晝夜溫差將近10℃,晚上睡覺前組員們互相調侃“多喝熱水就不冷了!”;碰上下雨天草地濕滑,栽跟頭是常有的事,組員們竟然打賭“誰先摔誰買煙!”;諸多林間小路泥濘不堪,一腳踩下帶起半尺泥,組員們稱之為“翹泥巴”!為了避免劃傷被咬,短袖換長袖,長袖套秋衣,他們稱之為“反傷刺甲”護體......就是這樣幾個能吃苦、敢擔當、執(zhí)行力強的年輕小伙子,趕在時間節(jié)點提前完成了臨夏(四家咀)至和政(三岔溝)公路主線25.7KM的測量任務,為項目后續(xù)工作開展提供了基礎。
返程,是這次測量任務的終點,也是新的起點
車里循環(huán)播放著夢然那首《少年》——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面前再多艱險不退卻say never never give up......